上海10万余名+外省市1.6万余名护士参与抗疫!你们辛苦了!

其他 0 889
邮箱用户_824q9
邮箱用户_824q9 2022年6月7日 09:48 发表

艰难中彰显勇毅 坚韧中点亮希望

昨天是“5·12国际护士节”。上海抗疫最关键的时刻,护理姐妹兄弟们用艰辛的付出,为2500万市民筑起健康防火墙。全市10万余名护士、外省市援沪的1.6万余名护士,他们是妈妈、妻子和女儿,是父亲、丈夫和儿子,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专业的护理技能让患者感受到温度,生动诠释和弘扬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1.6万余名护士援沪

1.6万余名外省市援沪护士勇敢逆行,在上海抗疫战场用辛勤与汗水,助力早日打赢抗疫硬仗。上海人民尤其要对这些白衣天使道一声:谢谢!

4月23日,广西援沪医疗队第一批23名护士进舱了,5点不到起床,乘专车一小时到达临港方舱医院。在上海同行的帮助下,医疗队很快开展起了工作。方舱有点热,从穿好隔离衣开始,汗水在胸前和后背一直往下流,这些二十几岁的小姑娘咬牙坚持着。舱内患者都很友好,积极配合管理支持工作,这让第一次进舱的小护士们舒心不少。

“战斗的一天结束,洗漱上床已是凌晨2点半,收到应急采样电话,早8点集合出发,下午4点才陆续回来,42名护士顶着烈日采样14497人。”来自桂林人民医院的护士杨水秀记录下援沪的点点滴滴,“工作量确实很大,特别辛苦,但队伍里从未有人抱怨,这就是使命与担当。”

山东援沪医疗队里,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儿科护士长王奔,4月2日收到支援上海的通知,曾有过抗疫一线经验的他毫不犹豫,再次义无反顾投入没有硝烟的战场。参与两次核酸采样任务后,王奔作为方舱医院二楼西区的组长进入龙耀路方舱工作。忙碌的夜班里,凌晨4点半,当他在电脑前与战友再次核对患者信息时,感觉浑身冒冷汗,双手发麻。“我有点不舒服。”他对同事说。话音刚落,便瘫坐下来,旁边的战友迅速发现异常,进行简单检查后初步判断为低血糖发作。在众人搀扶下,王奔离开病区至走廊休息片刻。精神稍微好转后,他就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最后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才回到酒店休息。

来到上海已经一个多月,从初时的忐忑、倍感压力,到现在工作熟练起来,王奔感慨:“在别人看来简单重复又机械的工作,一天下来,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只有沙哑的嗓子、疼痛难耐的胳膊和双腿知道其中的艰辛。”

她77天未曾归家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内,截至昨天,新冠病房90后护士长顾丽萍已经77天未曾回家,成为本轮疫情离家最久的护士。

2月25日上午7点30分,顾丽萍开启第6轮进舱抗疫任务。临行前,她像以往抗疫出发前一样,给了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并约定结束抗疫任务后亲手做一桌女儿最爱的美食。在之前的疫情常态化期间,顾丽萍只需管理1栋楼宇的护理工作,而本轮疫情期间,她最忙碌时要管理协调3栋楼宇。“由于频繁接听电话,我的手机始终处于充电状态,有时候感觉像捧了一天暖宝宝。”

本轮疫情以来,顾丽萍因工作需要多次调整病区,几乎“老、小、孕、重”患者人群她都参与护理过。目前,她所在的病区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主,其中高龄且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不在少数。顾丽萍在工作时把高龄老人床位尽量安排在离护士吧台最近的区域,从而方便及时观察和处置病情。“高龄患者护理需要注重细节,除了给予必要的生活护理外,还要加强心理关怀,尤其一些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者精神疾病的老人,更要在护理上下功夫。”

5月4日是顾丽萍结婚纪念日,她与老公只能隔空庆祝。作为一名90后青年,尤其在共青团成立百年的神圣时刻,顾丽萍表示,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更应该发挥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护佑生命的健康。

据悉,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作为新冠定点收治医院,在院人数不断刷新纪录,对护士的需求程度也远超2020年的抗疫初期。随着“老、小、孕、重”逐渐成为重点收治人群,为一线护理工作带来了挑战。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任务,战疫一线的“提灯女神”们,从寒冬到初夏,始终义无反顾、坚守病区、心系患者,用专业、敬畏、温暖,点亮着生命之光。

让患者盼到曙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原有400余名血透患者,还陆续承接了来自3家兄弟医院近200名血透患者的治疗任务,工作量远远超出了科室能承载的负荷,怎么办?

“血透患者等不起,能多透析一名是一名!”这是新华血透护士们许下的承诺。近一个月以来,为了保证血透室的护理人力资源,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全体护理人员克服个人及家庭的各种困难,进入医院实行封闭式管理。

4月1日,新华医院血液净化部临时成立了应急血透小组,那些等待透析的“非常规”透析患者终于盼到了曙光。应急血透室分为应急区、封控区,封控区域专门接收来自封控区楼中或小区有阳性感染者的患者;应急区域专门接收紧急需要透析的患者。血透室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接收危重、紧急患者,让没有及时透析的患者到院后能第一时间进行透析。应急血透室的医护人员考虑到许多患者已经将近5天未做透析,加班加点通宵完成患者的治疗任务。

应急血透室组长是“90后”男护士周树伟,他的妻子也是新华医院的护士,父母相继确诊,并没有影响他抗疫的脚步,3月初刚送走新婚妻子去机场抗疫一线的他,连夜打包行李住进了医院。

在严苛的条件下,血透室护士长黄家懿要求护士们严格执行消杀、流调及“三查七对”,每班紫外线消毒40分钟至6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班患者的透析任务,虽然封控区患者感染风险较高,但是阳性率降到了最低,最大化程度防止了交叉感染。

4月1日至4月23日,新华医院应急血透室已累计完成300余次透析,为70余名患者解血透难。周树伟说:“工作很累、压力很大,我们也会想家,但大家都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使命中去,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将‘动态清零’的方针执行到底,家人们才会更安全!”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相关标签: 护士
问题没解决?让chatGPT帮你作答 智能助手
0 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