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科技 0 24
科技资讯
红网 科技资讯 发布于 8月18日 13:20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红网,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近日,科创板迎来6岁“生日”。在这片为“硬科技”而设的改革试验田里,6年间,共有589家上市公司在这里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这些企业集中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截至7月底,总市值已超7万亿元。从这些“硬科技”企业的创新轨迹中,能够看到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势能。

科技创新多点开花,创新要素加速汇聚,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

2024年,科创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681亿元,是整体归母净利润的三倍多,同比增长6.4%。同时,科创板企业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队伍,已有研发人员24万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近三成。人才、资金集聚发力,科创板企业去年全年新增发明专利2万项,已累计形成发明专利超12万项。

科创板公司的创新成果中,进口替代和国际首创不断增加,自主可控水平稳步提升。据统计,三成科创板公司的产品或在研项目在行业内具有首创性,超八成公司核心产品瞄准进口替代及自主可控,超380家公司的850余项产品或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业创新积厚成势,创新企业串珠成链,打造硬核产业体系——

依托“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成果转化平台,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高性能高温合金工程化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等产品完全进口替代,走出了一条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成功之路。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创新的主导,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载体。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超六成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近四成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科创板上市公司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的同时,依托我国全产业链的优势,也加快在重点领域形成以“链主”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矩阵式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领域,上市公司达120家,涵盖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软件等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链条完整、协同创新的发展格局。在生物医药领域,11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创收齐头并进,在肿瘤、心脑血管、罕见病等重点治疗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在高端装备制造与新材料领域,约180家公司持续赋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公司墙内开花两头香,出海势头强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逐价值链上游。173家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63家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或地区,58家公司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10家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建设产能……

“透过科创板这个观察的窗口,能够清晰地看到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态势。”上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板将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适应性,让资本市场制度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规律同频共振,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展慧

编辑:廖晨昊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
本版公告

欢迎访问资讯板块,我们将在本版块为您带来最新最全最热的资讯,包含互联网、科技、数码、电脑、科普、体育、娱乐、国内等新闻。所有新闻都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均注明了来源,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更多【科技】资讯...
烽火铸丹心 科学佑山河——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及当代回响 0
截至今年6月底 我国智能算力规模达788百亿亿次/秒 0
中国新型储能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0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0
“科技+”为文化演出带来更多可能 0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0
我国科学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0
见证中国技术进阶的窗口 0
透过科创板看“硬科技”积厚成势 0
科技创新:“两山”转化的“催化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