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爆了,突然“崩了”!“全国人民都在薅羊毛

互联网 0 10
互联网资讯
环球网资讯 互联网资讯 发布于 昨天 20:15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环球网资讯,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来源:广州日报

7月5日晚间,

阿里、美团分别发放外卖大额券,

网友晒出的截图显示,

部分外卖甚至还能“零元购”。

这也再度掀起了“外卖大战”。

在社交平台上

有网友说连着点了八单

有人称已胖20斤


有网友晒出商家现场图

大量订单等待制作


还有网友晒出与外卖员的对话

订单太多已排到好几百号


让网友不禁感慨:

这回真被做局了,做的饭局


又一场“外卖大战”开打

美团一度“崩了”

7月6日,记者打开淘宝闪购App,立马收到“满35元减18元”“满15元减11元”的红包,有网友表示,7月5日,平台派发了“满25元减21元”“满16元减16元”等的外卖红包。

小编也立马买了一个2.2块的汉堡王:


同样,7月6日,记者打开美团外卖App,发现有两张外卖大额“神券”自动派发,包括“满38元减18元”“满29元减12元”,还可以将“神券”进行膨胀,获得更多的红包优惠。



消费者张女士告诉记者,昨天(7月5日)用了平台外卖红包,甚至可以0元点外卖。


随着派发外卖红包的派发,

有外卖平台就直接将自己App干崩了。

7月5日下午,

部分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

美团的外卖页面显示访问出错,

出现点不了外卖的现象。

记者留意到,当日晚上8时,“美团外卖”官方微博发文称,7月5日下午6点前后,因用户下单量突破历史峰值,触发了服务器限流保护,美团App小范围地区用户出现了短时服务异常,现已全面恢复,大家可以正常下单。期间部分受影响用户的优惠券,可延续至次日继续使用。

美团外卖还表示,针对部分受系统影响短暂出现接单异常的商家,将进行回溯,确保商家评分及后续排名等不受影响。


除了点不了外卖的现象外,

不少用户也反映外卖配送超时的问题。

廖女士11点37分在美团上点的外卖,

刚开始显示配送时间为50分钟左右,

结果到下午1点20分左右,

系统显示要13:45分才能送达,

订单配送时间超2小时。



甚至还有人预约到了下周

还有不少人表示

勤恳打工的外卖员和服务员也很辛苦


那么这场大战

到底创造了多少订单?

答案或许是创造了历史

也就在5日深夜,美团公布了最新的即时零售数据。美团内网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当晚20时45分,美团内网曾显示即时零售日订单突破了1亿单。

为何突发外卖大战?

这一波外卖红包福利的背后,

实际上是外卖平台开启的新一轮竞争。7月2日,淘宝闪购宣布启动规模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将在12个月内通过发放大额红包、免单卡、官方补贴一口价商品等方式直补消费者及商家。

淘宝闪购亦公布了一系列数据:补贴上线以来,餐饮连锁品牌和中小商家生意分别环比增长170%和140%。

随后,为了阻击阿里,美团也上线了大量的外卖优惠券。

业内:此轮外卖价格战

主要是为了获取用户流量

今年春节过后,

外卖市场就持续热闹。

京东外卖的高调入局,

淘宝闪购加码即时零售,

外卖行业就从以往的二元格局,

变成了美团、阿里与京东的“三国杀”。

7月4日,阿里披露,上线两个月,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日订单已突破6000万单。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京东外卖公布,自3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京东外卖在品质外卖市场稳步发展,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行研报告显示京东占据全国外卖市场超31%份额。

显然,三家平台在日订量上“争抢”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尽管美团仍占据头部,但是淘宝闪购与京东外卖的实力已不容忽视。

“在很大程度上,各平台加码即时零售市场,是因为场景碎片化的程度更加严重。”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表示,淘宝闪购补贴的目的是为了生态协同,例如淘天流量、饿了么的履约,还有多年通过盒马积累起来的供应链经验;对于美团来说,其一些补贴政策,其实就是针对几百万骑手的规模效应进行的;对于京东来说,其政策则是倾向于商品品质和骑手的社保。短期来看,美团的优势还是大一些,因为其网络骑手的覆盖范围足够广,这才是外卖第一性原则。

陈虎东认为,只要消费市场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其实这个补贴就不会停止,就看谁笑到最后了,不过补贴的形式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

第三机构分析指出,此轮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标并非外卖业务本身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次的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全球知名金融机构高盛集团在最新研报中构建了三种竞争情形,以评估外卖配送和即时零售市场的未来格局。

向下滑动查看:

情形一(基准情形):假设美团成功捍卫市场份额领先地位。

基于用户忠诚度、配送网络优势和在低线城市的强势地位,美团将与阿里、京东形成5.5:3.5:1的市场格局。在此情形下,美团将牺牲短期盈利能力,外卖和即时零售业务的EBITDA单价分别降至0.7元和0元,但长期有望恢复至1.0元水平。

情形二:预设阿里巴巴通过持续500亿元投资获得重大市场份额。

凭借淘宝即时商务与饿了么整合后的协同效应,以及淘宝平台2倍于美团和京东的日活用户优势,双方将形成4.5:4.5:1的双寡头格局,京东仍为第三名。

情形三:假设京东凭借商户覆盖改善和15万全职骑手的投入,实现5:3:2的三方竞争格局。京东的外卖业务EBITDA单价将从2025年的-6.2元改善至长期的0.5元。

高盛分析认为,此轮外卖价格战的根本目标并非外卖业务本身的盈利,而是通过高频次的外卖服务获取用户流量,交叉销售至盈利能力更强的电商和旅行业务。

高盛预计,将外卖亏损视为营销支出的长期投资策略,将在2025年至2026年上半年给各平台带来近期阵痛,但可能在中期带来营销效率提升。

长期来看,随着竞争正常化,阿里巴巴和京东有望将用户获取营销支出重新配置至外卖补贴,在2027年实现适度盈利或盈亏平衡,从而提升GMV利润率。

不过无论最后谁能获胜,

看起来都是消费者获益。

不过,各大平台在派红包、给消费者福利和优惠的同时,配送履约服务更要跟上。毕竟,假如平台只是一味用所谓的优惠红包“套”住消费者,但实际上餐品和配送不到位,最终只会得不偿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文静、邓莉

部分来源:中国基金报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