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外卖平台大战愈演愈烈。日前,多部门联合对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进行了集中约谈,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也提到了要维护好消费者、商家以及骑手权益。那么,硝烟过后,外卖骑手的保障有没有得到提升呢?
这场硝烟四起的外卖大战,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关乎骑手权益的平台算法、社会保障等话题。
外卖骑手反映,他们工作强度很高:日均送单80到90单、工作时长超12小时,但平台设置的派送时限非常短,导致他们难以按时完成订单;而一旦超时,订单收入又将被扣除50%。
骑手保障是几个平台争夺舆论的焦点之一。京东率先宣布要逐步为旗下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之后美团、饿了么也立刻跟进,表示要提升骑手保障的相关政策。那么,一波一波的舆论战、口水仗之后,骑手们的保障是不是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呢?
有骑手直言,尚未缴纳社保:“至今没交过,但确实希望有份保障。”另一名骑手坦言:“其实愿意缴社保,毕竟对今后生活有保障。”
记者采访了100多名外卖骑手,来了解他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保障。“社保”,指的是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的总和。在“五险一金”意愿调查表上,每天在路上奔波的骑手们,选的最多的还是工伤和医疗保险。“医疗保险基本都用得上,毕竟大病小病难免。”另一名骑手则强调:“我们只想要医疗和工伤险,宁愿单独买这两样,其他暂时不考虑。”
海采中记者发现,全职骑手不足两成,基本所有骑手都缴纳过一个月200到400不等的骑手意外险,但缴纳过社保等其他保险的,比例才刚刚超过10%。
“收入本就不高,再缴纳社保,实际到手收入将进一步减少。”“若强制交社保,到手收入可能大幅缩水,与现在无法相比。”不少骑手坦言。
以2025上海灵活就业参保标准为例,最低缴费基数按照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执行,也要7384元,这一数字可能高于不少骑手的月平均收入,其中养老和医疗合计缴费比例高达30%,每月2200多元的社保支出,相当于要送至少300个外卖单。有外卖小哥明确表示:“社保支出最好别超过1000元。”另一名骑手则表示,月收入总共1万元,若三分之一用于交社保,负担太重。”
多数骑手坦言,除了工伤和医疗,不愿为剩下的"三险一金"牺牲眼前收入。“年轻时不考虑养老险,等60岁再领钱没必要,先顾好现在和家庭。”“已有两个孩子,生育险可有可无。”“失业了会立刻找新工作,不需要领失业金。上海房价高,缴存公积金对骑手而言不现实。”
此外,很多人还是跨省打工,一旦要换个城市,社保的延续性也无法保证。“等孩子大了就回老家,外卖干不长久。”“可能干5年或7、8年就回老家,不打算长期从事外卖行业。”
据了解,已经开始有平台企业在个别城市试点推行养老保险参保补贴措施,将是否参保的选择权交给骑手。骑手如参保,平台给予补贴50%现金,既可以选择在就业地缴,也可以在老家缴;另外可以按月缴,也可以按季度、半年缴。
美团研究院研究员孟续铎指出,平台以自愿参保为前提,推出50%的现金补贴试点,通过灵活机制来验证能否精准解决骑手群体的核心保障需求。上海市政协委员邵楠称,平台试点允许骑手自主选择在老家缴纳新农合或在就业地缴纳社保的做法值得肯定,这种改变为骑手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也有专家指出,降低一定缴费比例,保留一些自主选择空间,也许会让更多人提升参保意愿,在有需要时能多一份保障。
劳动法律师洪桂彬建议,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的保障应从最紧迫的工伤险、医疗险切入,要求平台企业为骑手缴纳事故伤害保险。医疗和养老保险则采用弹性机制,允许以社平工资40%或最低工资为缴费基数,通过降低缴费比例来减轻企业及个人负担,并以激励机制提升参保意愿。
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理应被纳入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之中,但如果按照4500元的月均收入和45%的“五险一金”成本比例来计算,要为所有骑手实现“社保兜底”,每年行业要付出2500亿元的成本,而很多骑手还会觉得到手收入减少,获得感也不高。如何为骑手的基本劳动权益提供好的保障,又避免让企业不堪重负,相关公共政策亟待破题。
看看新闻记者: 冯丹,张艺宁,彭菁菁,吴骥
编辑: 刘奕达,张予洋
责编: 顾怡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