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乌克兰危机延宕升级即将三年,面临谈判解决的关键时刻;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仍未如期开启;新一届美国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以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为契机,在联合国发出“重振真正的多边主义”强音。
“重温联合国成立的初心”
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2月1日起,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当地时间18日,在中方倡议下,安理会围绕“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举行高级别会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这是中方连续第三年以轮值主席身份推动多边主义议题,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主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作形势通报,安理会成员等100多国高级别代表包括多国外长出席。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8日,美国纽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践行多边主义,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重温联合国成立的初心,重振真正的多边主义,加快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会议上,王毅表示,历史启示我们,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保障,以协调合作为基石的多边主义理念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最佳方案。“全球南方”不仅要开创共同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壮举,更要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进程中走在前列。
“任何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都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粗暴侵犯。任何绕过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裁,都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情不通。”王毅表示,新形势下,国际事务不应再由少数国家垄断,南方国家有权提出并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发展成果也不应再由少数国家独占,各国人民都有过上幸福生活的权利。
王毅的讲话引发全球舆论关注:路透社报道称,中方在此次会议上再度阐述在乌克兰危机和加沙冲突上的立场主张,坚持劝和促谈,倡导政治解决热点问题,“中方在会议上强调,支持一切有利于乌克兰和平的努力,强调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不是政治交易的筹码”。香港《南华早报》则分析认为,王毅释放的信息与他此前几天在欧洲之行中传递的信息类似,中方“基于共识”的做法与华盛顿只关注“美国优先”形成鲜明对比。
多个“全球南方”国家外长也在讲话中呼应了中方的主张。据新闻网站“蓝色通道”报道,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达尔表示,战争、核问题、贫困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只能通过《联合国宪章》所载的多边主义来解决。索马里外交部长菲基表示,由于“单边主义思潮高涨”,联合国正处于危险之中。
中方提出“四点主张”
会后,王毅对媒体发表谈话称,中方在会上提出四点主张,一是联合国的作用不可或缺;二是多边主义的潮流不可逆转;三是团结进步的趋势不可阻挡;四是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不容拖延。
“各国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不能搞弱肉强食,更不能重回‘丛林法则’。团结比分裂好,合作比对抗好。只有这样,各国才能共赢,世界才能实现和平与发展。”王毅这样表示。
王毅在安理会发表讲话
“王毅敦促目前分裂的安理会更及时地采取有效行动,不点名批评美国把安理会变成攻击指责的场所,把国际公器变成地缘政治工具。”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评论称,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再度与联合国疏远,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国退出世卫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该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更在安理会会议上称,美国目前正评估对联合国的支持,并将考虑联合国的行动是否符合美国利益。
巴基斯坦议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秘书处全球发展倡议小组顾问沙基尔·拉迈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寻求创建一个公正、平等、没有偏见、对国际霸凌零容忍、尊重多样性的国际体系,让每个国家和个人都能追求发展与和平。中国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从中方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表态里,我得到了三个信息。”拉迈表示,“一是中国认为发展是解决许多问题的钥匙;二是如果没有公平公正的国际体系,我们将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和平与繁荣;三是中国相信行动,没有行动的计划只是空谈,因此,中国不仅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全球三大倡议,也提出了五大行动支柱,并以实际行动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的提升。”
为国际乱局注入更多稳定
18日,王毅在纽约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王毅表示,世界越是动荡不安,越应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中方坚定不移支持联合国核心地位,愿继续同联合国密切合作,凝聚更大共识、汇聚更多资源,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对此,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高度赞赏中方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工作,积极评价中方倡议举行本次会议,为改革全球治理、增强发展中国家声音注入动力。
古特雷斯高度赞赏中方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工作 资料图
“中方强调尊重联合国权威,旨在为国际乱局注入更多稳定。”《联合早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评论认为,尤其当美国因不讲国际法和国际规则而削弱自身在世界上的号召力之时,中国有更大机会提升其国际领导力。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不久前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则认为,中国渴望国际秩序,而非混乱,并寻求根据自身利益塑造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因此,中国视联合国为解决国际矛盾与冲突的关键平台,而《联合国宪章》则被视为国际体系的“核心”。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个别国家热衷于集团政治,它们搞出形形色色的“伪多边主义”,假借多边主义之名挑动集团对抗,制造分裂冲突,这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违背了多边主义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强调并巩固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和突出作用显得尤为迫切。
他认为,联合国在维护全球秩序中的核心作用,有深厚的历史与现实基础,是无法被其他任何多边机制取代的国际平台,更在包容性、权威性与合法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联合国不仅是推动世界走向积极未来的最可靠路径,也是引导全球走向更加稳定、繁荣和公正的关键力量。“总的来看,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国际关系新的现实。”李海东称,“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各国在联合国的平台上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