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6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银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林景臻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今年60岁的林景臻,大学毕业就入职中国银行,2018年任中国银行副行长,今年1月,临近退休时辞任,他在中行任职超过37年,而今卸任8个月被查。
林景臻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今年查办的第42名中管干部,也是今年被查的第一个银行系统的中管干部。
图为林景臻资料图,他在中行任职超过37年
辞任中行副行长8个月,林景臻被查
据公开履历,林景臻,1965年5月生,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辋川镇人。
林景臻198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毕业后入职中国银行,在多个基层岗位历练,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担任该行金融总部总经理(公司业务);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担任该行金融部总经理;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担任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
2018年3月,林景臻出任中国银行副行长,随后他还曾兼任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景臻是中行管理层中排名第一的副行长,曾分管国际、公司、个金等多个核心部门。
今年1月7日,中国银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收到林景臻的辞呈,因年龄原因辞去该行执行董事、董事会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委员、风险政策委员会委员及本行副行长职务。
与此同时,中银香港发布公告称,林景臻因年龄原因,已提出辞任该公司及该银行非执行董事和战略及预算委员会委员。
值得注意的是,林景臻辞任之际,还有4个月才满60岁,尚未到退休年龄。而今,辞任8个月,林景臻被查。
林景臻辞任之际,还有4个月才满60岁,尚未到退休年龄(资料图)
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大了对“逃逸式辞职”的治理。近段时间,一批国企领域腐败案件被严肃查处,在相关通报中,“逃逸式辞职”引发关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今年7月刊文《让“逃逸式辞职”虽“辞”难“逃”》,指出“逃逸式辞职”是为了逃避处罚而选择主动离职的行为,有的干部离职前利用职权“埋线织网”,或为特定企业及个人输送利益,或提前铺就“旋转门”通道,待其身份转换后即进行利益收割;有的干部预感问题即将暴露而突击辞职,企图切断公职身份与违纪违法行为的关联,妄图“人走事消”……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职业路径转换,实则是腐败形式的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其本质是试图将公权力私有化、期权化,进而实现“权力套现”。然而事实证明,无论腐败手段如何翻新,无论在职还是离职,只要违纪违法,最终都会受到纪法惩处。
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化“逃逸式辞职”治理。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这一现象,聚焦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点领域,丰富监督手段、扎紧制度篱笆、深化廉洁教育,推动查治结合、系统施治。
接连两个金融“虎”被查
今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已立案审查调查42名中管干部,其中来自金融系统的有4人,林景臻是今年中纪委查办的唯一来自银行系统的金融“虎”,其他三人均曾就职于证监会,分别是9月6日被查的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4月30日被查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建军,以及3月21日被查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原组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王会民。
3天前被查的易会满,在金融行业干了一辈子,其中34年在工行,从基层干部一路干到副部级的工行董事长,2019年执掌证监会,任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证监会主席,2024年2月卸任,6月转岗全国政协,直至此次任上被查。
图为易会满资料图,他三天前刚被查
接连两个金融“虎”被查,凸显金融系统反腐,正持续发力。
金融反腐仍是今年的重点。
今年1月,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提到,一刻不停惩治腐败,严查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着重抓好金融、国企、能源、消防、烟草、医药、高校、体育、开发区、工程建设和招投标等领域系统整治。
在6月的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认真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持续推进巡视整改常态化长效化。”
南都N视频记者 梁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