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前言
随着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持续升温,上游产业链中的核心部件 —— 减速器,正成为技术突破的关键。
目前高精密减速器主要包括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 RV 减速器这三大类。与此同时,一种新型高精密减速器 —— 环面包络蜗轮蜗杆减速器正在具身智能行业中崭露头角。
由陶世智能科技推出的该第四类减速器,作为全球首款适用于高精度、大负载、全直驱灵巧手的执行器,为机器人驱动方案提供了区别于前述三大类型的第四种重要选择。该产品基于环面包络多齿啮合传动技术,在精度、负载和体积等核心指标上实现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灵巧手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了全新高效的技术路径。
丨技术原理
陶世智能科技团队历时 8 年全栈自研,结合微型化制造工艺,设计出独家齿形,将蜗轮蜗杆这一经典结构推向了新高度,由此诞生出世界最小环面包络蜗轮蜗杆高精密减速器。
丨产品特点
多齿啮合:
相较于传统蜗轮蜗杆的单齿啮合,多齿啮合设计加上独家齿形结构,使蜗轮蜗杆的有效接触面积能达到 85%,可包络的齿数达到总齿数的 30%。接触面积提升至传统结构的 3 倍以上,传动效率跃升至 70-90%(传统蜗杆仅 40%),远超同类产品。
90° 正交传动:
相较于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等同轴传动结构,蜗轮蜗杆减速器天生具备独特的 90 度传动特性,更符合人手的自然运动方向,无需额外加装转角装置,显著节省指内空间,相较传统方案,可以降低 30% 能耗。蜗轮蜗杆结构设计简洁,装配复杂度低,在成本与后期维护上占有显著优势。
自锁功能:
此外,蜗轮蜗杆其自带的自锁功能为灵巧手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无需额外刹车系统便能保持静止状态,并在静态保持时降低抱闸所需能耗,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表现。
微型化:
其微型化集成技术,如 X 系列采用 4.5-10mm 中心距的环面包络蜗轮蜗杆,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 40%,重量仅 9-49g,却能够实现 1-3N・m 的强大扭矩输出,扭矩密度高达 500Nm / kg。可让灵巧手单关节静态负载高达 20kg 以上,动态负载 4kg 以上,指尖动态负载 1.6kg 以上,负载能力远超市面上所有灵巧手方案,是市面上唯一可以植入灵巧手指关节里的直驱减速器。同时,其减速器保持 ±0.0015mm 精度和 10000 小时以上的寿命,具备小体积、大扭矩、高精度、长寿命的特点。
高性能:
拥有 1300MPa 特种钢内齿与航空铝外壳,抗拉强度是市面常见减速器 3 倍以上,传动单元与驱动电机物理分离设计,彻底解决传统一体化关节的发热耦合问题。长时间运转温度始终保持在 30° 左右,无需散热系统。拥有 IP65 防护和≤50 分贝超静音技术,适配医疗手术、精密装配等高敏感场景。
丨应用覆盖
陶世智能科技凭借其环面包络减速器单关节超高扭矩密度,超强性能等特点,产品已深度渗透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关节、航空航天精密传动、军工特种装备及高精密智能自动化产线四大高端领域,成为头部客户替代进口核心部件以及 90° 传动场景里的首选方案。
陶世减速器灵巧手关节模组作为全球首款实现 20 + 直驱自由度的关节解决方案,相较于绳驱方案、丝杠方案,直驱方案在精度、刚性、灵敏度、效率实现 100% 无折损。而传统谐波、RV、行星减速器,无法直接微型化做到灵巧手关节中,再结合环面包络蜗轮蜗杆多齿啮合技术,灵巧手可以实现三大性能飞跃:
精准拟人操作
直驱设计确保运动数据反馈无失真,训练精度提升;可完成医疗器械抓取、精密装配等微米级任务。
工业级负载能力
单关节静态负载达 20kg,指尖末端动态负载 1.6kg(10cm 臂长);整手握力突破 25kg,大幅超越行业水平。在机器运作期间,也能更省电、更安全。
高适应性设计
支持 IP65 防护与极限场景运行,自锁功能保障断电稳定,适用于仓储物流、特种作业等工业场景。
环面包络蜗轮蜗杆直驱灵巧手技术,是未来灵巧手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当行业灵巧手仍停留在抓取小型物品的演示阶段时,陶世智能的灵巧手方案已为仓储物流场景提供工业级负载能力。高自由度、高精度、高自适应性将极大拓展灵巧手的应用领域,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普及。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灵巧手将逐步应用于更复杂的场景,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