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5 日,新生活移动数码品牌 Baseus 倍思正式宣布:将于今年 9 月正式发布其年度旗舰音频 —— 倍思 Inspire 系列,新品囊括头戴式耳机、真无线降噪耳机以及开放式耳夹耳机共三大品类。
2025 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博览会 (CES) 上,倍思首次宣布与音频巨头 Bose 达成战略合作,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据悉,此次即将发布的倍思 Inspire 系列新品,正是两大品牌展开深度合作的里程碑产品系列,至此,Baseus 倍思不仅是国内首家和 Bose 合作的音频品牌,更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与 Bose 合作最全面、最深度的耳机品牌之一。目前,倍思 Inspire 系列已在电商平台开启预约!
倍思牵手音频引领者 Bose,全面发力高端专业音频领域
作为国内成长迅速的新生活移动数码品牌,Baseus 倍思自 2015 年以来凭借精准的用户洞察与持续的产品创新以及研发投入,成功打造了多款音频爆品,广受年轻消费者喜爱。Baseus 倍思音频品线高速成长,并已成功跻身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前五、国内第二。而 Bose 作为全球声学技术的先驱者,其不仅是主动降噪(ANC)技术的奠基者,还在声学架构、音质调校等方面拥有行业领先优势。
此次 Baseus 倍思和 Bose 的合作,并非简单的品牌联名,而是涵盖声学架构、算法优化、调音方案在内的全链路共研,双方将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探索音频领域的无限可能。据悉,倍思 Inspire 系列将全面搭载 Bose 旗舰声学技术,包括先进的驱动单元设计、声场优化算法及降噪解决方案,旨在为更多年轻用户带来“原汁原味”的 Bose 级专业音质。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战略合作不仅有助于倍思快速实现音频高端市场的突围,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也有望成为国产音频行业新的里程碑。
全球顶尖技术加持,倍思 Inspire 系列成功突破行业难点
众所周知,耳夹耳机在全开放结构的基础上还要兼顾佩戴的舒适性,在小体积、单动圈以及宽音域的声学架构上,一直难以突破,耳夹耳机音质差也成为了行业的一个痛点。
倍思 Inspire XC1 耳夹耳机,除了 Bose 技术的深度赋能,突破性地在耳夹耳机上加入了全新的楼氏旗舰动铁单元,这也是目前全球首款圈铁双单元耳夹耳机!这一元件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音质上限,有望让 Inspire XC1 耳夹耳机在解析力、动态范围和频率响应方面达到行业顶级水平,有数码 KOL 称,倍思 Inspire 系列这款耳机的产品力是相当有竞争力的,它的音质在目前高端耳夹耳机中,也是十分能打!
另一款倍思 Inspire 系列 XH1 头戴式降噪耳机,更是将音质、降噪、续航做到极致,据电商平台预约信息透露,这款头戴集成行业多种顶尖的音效算法,支持 Dolby Audio 空间音效和 LDAC 高清音频编解码协议、获得 Hi-Res 双金标认证,并且还加入了倍思自研动态低音增强和动态音质均衡 3.0 算法,打造旗舰声学体验;降噪深度上高达 48dB,打造沉浸的聆听体验。
倍思 Inspire 系列 XP1 真无线降噪耳机,从外观看,沿用 Bose 旗舰耳机同款波纹弧前腔设计,专业人士推断,XP1 降噪耳机无疑是继承了 Bose 最核心的音质和降噪技术,性能实力不容小觑。
挑战行业格局,突破 1500 元的旗舰之争?
凭借 Sound by Bose 的技术加持,倍思 Inspire 系列带来的旗舰级声学体验已具备与国际高端品牌同台竞争的实力,而楼氏圈铁、杜比空间音效、LDAC、双金标认证,更是让其性能叠满。业内分析认为,倍思此次的技术整合不仅仅体现了其“技术驱动体验”的战略思路,也彰显了倍思“高端破局者”的战略姿态,重新定义“中国智造”的音频标准。
倍思 Inspire 系列的定价也引发了市场关注,多方专业人士猜测,该系列三款产品定价或将突破 1500 元,直接切入此前由 Bose、Sony、Apple 长期占据的高端音频主战场,倍思的入场无疑将加剧竞争,用户的选择将变得更加多元。
从声学架构到用户体验,倍思与 Bose 的联合研发不仅是一次产品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国产品牌迈向全球高端音频舞台的重要尝试。一方面,倍思这十年深耕音频领域,在多个耳机品类上做了突破,在音频领域完成了从 0 到 1 的技术积累和跨越;另一方面,倍思持续在用户口碑和渠道建设上的积累,使其具备直接对话高端用户的基础。此外,Inspire 系列多品类覆盖(耳夹、头戴、TWS)的矩阵化布局,也为用户带来差异化选择,提升了整体市场竞争力。
近几年音频市场可谓暗流涌动,倍思音频的高端进化之路无疑将成为行业瞩目的焦点。而倍思 Inspire 系列旗舰音频能否成为行业新标杆,最终仍需交由市场与用户来检验。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