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截图
评论员 张子涵
“外卖大战”愈演愈烈,平台、消费者和商家的三角关系正在失衡,有人狂欢,有人离场。外卖平台的订单量屡创新高,消费者的手机屏幕被大额红包和补贴填满,商家却在这场狂欢中逐渐“失声”。
外卖经济繁荣表象下,裂缝正在扩大。外卖平台以流量倾斜等手段,变相强制商家参与价格补贴活动;通过格式条款、算法规则,强制商家承担超过合理比例的补贴份额。在平台数据刷新出天文数字的喝彩声中,越来越多的商家正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困境。
许多商家为应对满减活动,不得不减少分量、更换廉价食材,甚至出现“外卖特供版”。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应对策略,正在引发消费者体验下降,长此以往,消费者对平台、对商家的信任将逐渐瓦解。当商家被迫在品质与生存间做选择时,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根基正在动摇,陷入“利润为负、品质下降、消费者流失”的恶性循环。
立“宠客”人设只是一时的,根据以往经验,补贴退潮后,平台势必要提高客单价或减少补贴。到那时,消费者在强烈的落差感之下是否愿意为“恢复原价”的外卖买单,外卖经济还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不容乐观。
当“日均订单突破XXX万单”高高挂出时,我们更应关注数据背后有多少商家在咬牙硬撑。外卖经济的本质应该是“便利”,而非“低价倾销”。如果行业继续沉迷于数据增长,忽视商家生存和用户体验,最终只会透支市场信任。
当越来越多的商家选择退出,当消费者发现外卖不再实惠,这场狂欢的代价,将由所有人共同承担。是时候让外卖经济回归理性,构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生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