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程影像创作的加速引擎 —— 闪迪亮相第 26 届 China P&E 的存储解决方案观察

数码 0 7
数码资讯
IT之家 数码资讯 发布于 5小时前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IT之家,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2025 年 5 月 16 日至 19 日,第 26 届中国国际照相机械影像器材与技术博览会(China P&E)在北京展览馆如期举行。作为中国影像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展会之一,聚焦数字化与智能化浪潮下的创作生态升级。在这一以技术和场景为核心的舞台上,闪迪(Sandisk)以完整且极具针对性的影像存储解决方案全面亮相,其产品覆盖从拍摄、传输、编辑到保存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深度契合当下影像内容生产对存储性能、容量与可靠性的多维诉求。

<PE 现场闪迪展台一览>

从“拍”到“存”:全流程影像存储生态呈现

本届展会以蓬勃的影像行业生命力为基调,在延续传统摄影器材关注热度的同时,更折射出影像产业链的深度变革。作为技术演进的核心见证者,相机与镜头展区持续吸引着专业人群的驻足研讨,而与之形成共振的数据存储领域,正随着 8K 超高清摄制、RAW 格式高速连拍等硬核需求的常态化,跃升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这种趋势在闪迪展区形成具象化投射,诸多现场观众在闪迪展台驻足并体验,直观印证了市场对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方案的迫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闪迪在本届 P&E 突破常规展陈逻辑,通过系统性的展陈思路:以专业影像创作的“全流程”为核心线索,围绕“高清拍摄”“素材分享”“快速编辑”“作品保存”四大创作节点,设置相应展区,并通过现场演示与实际操作,呈现了其存储设备在不同阶段的真实使用表现,使专业观众能够沉浸式理解存储设备从数据采集到归档管理的全流程价值。

<闪迪全流程存储解决方案展台一览>

影像内容与存储设备的“双螺旋”

回顾闪迪在 2025 China P&E 的展出可以发现,影像创作与数据存储的关系已然从“被动配套”转变为“技术协同”乃至“创作驱动”。存储设备不再只是支持,而是拍摄逻辑、剪辑速度、协作方式与平台适配的决定因素之一。随着视频分辨率与码率持续增长、内容创作日益走向多终端融合,存储设备的性能、形态与容量,已成为判断一个内容团队专业水平与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

闪迪借本次 P&E 展会交出了一份完整的“影像工作流存储方案答卷”,不仅展示了其硬件产品的领先优势,更凸显了其对影像产业深度场景与技术趋势的精准洞察。未来,随着 AI 视频生成、多格式交互式内容与混合现实创作的兴起,影像内容的存储系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每一次数据记录与保存的决策。在此也提醒大家,在即将到来的 618 购物节中,闪迪也准备了丰富的产品和优惠惊喜,各位想要升级存储装备的摄影师们不容错过。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