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外卖三国杀”:烧得起眼下,杀不出未来|

互联网资讯
大象新闻 互联网资讯 发布于 昨天 16:15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大象新闻,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2025年盛夏,一场席卷全国的外卖补贴大战将行业拖入“ 癫狂模式”。

阿里“满18减18”“饿补超百亿”,美团“0元喝奶茶”“百亿补贴”守擂,京东“满25减20”,每晚10万份一口价小龙虾 ……

消费者几块钱吃一顿饭的狂欢背后,是平台日均亏损超亿元的残酷现实。

这场被戏称为“外卖三国杀”的混战,本质是互联网巨头在流量见顶后的存量厮杀。

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再次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大象新闻记者 朱耒刚 成书丽


流量枯竭与“即时零售”的诱惑

7月21日,放假在家的小彤打开手机,准备另一轮“饕餮”。让她遗憾的是,外卖平台首页,0元消费等各种超级福利已销声匿迹。不过,评论区里,各种“换券”、“想薅羊毛的扣1拉群”依然随处可见。

老郭刚刚下单一份连汤肉片和一个牛肉馅饼,合起来才支付了6.57元,比原价省了15。上一顿的青菜瘦肉粥和猪肉蒸饺共花了8.99,省了10块。他比较满意,又担心最近都这样吃,习惯的“神券”停了之后该怎么办。



只想着薅羊毛的小彤和老郭们不会关注的是,中国外卖市场年增速从巅峰期的30%暴跌至2025年的个位数,行业正式进入存量博弈时代。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即时零售赛道4万亿GMV的诱人前景。高频外卖成为巨头争夺“最后三公里”消费场景的必争入口。

所谓“即时零售”,强调的是“线上下单,30分钟送达”。

外卖的边界正不断延展,能“送餐”,亦可“送万物”。

2025年第二季度,阿里核心电商业务增速首次跌破5%;京东零售利润率大幅缩水,6月17日刘强东称,“很遗憾,最近五年是京东失落的五年、走下坡路的五年”;美团到店业务遭遇抖音狙击。三大平台不约而同将外卖补贴作为财报“美颜工具”。

郑州市金水区某证券公司分析师表示,“这场战争本质上是用短期亏损换取资本市场的耐心。”

战火为何复燃?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这首先应该是在流量见顶后的“存量挖潜”。即时零售被视为下一个4万亿GMV的超级赛道,高频外卖是最好的流量入口——40%的京东外卖用户会顺带点买3C、百货,淘宝闪购把日活从3.9亿拉到4.5亿。

其次是财报季的对冲。阿里、京东需要新故事对冲电商疲软;美团要守住70%市占率。三家都在二级市场讲“第二增长曲线”,于是500亿补贴、0佣金、百亿对决轮番上阵。

第三是在监管真空期抢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5月、7月两次约谈之间,平台预判“窗口期”仅剩两三个月,集中资源“打仗”是他们不约而同的“默契”。

截至发稿日,记者在几家外卖平台APP上发现,“满38减19”“满38减18.8”等外卖红包、补贴券仍然存在。

总局约谈后有哪些新举措或应对,外卖补贴是否会停止?记者就一些问题联系了几大平台,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燃烧的资本,900亿亏损背后的四方角力

高盛给出的倒计时显示,未来12个月阿里、京东、美团外卖合计亏损或达900亿元。

就现金流而言,美团账上1600亿元弹药,阿里3000亿,京东1200亿,短期“烧得起”。

就监管层面而言,央行已定性“内卷式价格战”不可持续,要求平台8月底前提交整改方案。

就商家而言,补贴30%以上需商家贴补,宁波一杯15元椰子水实收5元,倒贴10元。当25%–30%的佣金叠加补贴,商家现金流极限是60–90天。

宋向清认为,补贴最晚2026年春节前全面退坡,且退坡顺序大概率是京东>阿里>美团。

从平台的角度,短期靠补贴把日活和GMV推上去,财报故事好听,但利润表立刻“流血”;中期随着监管喊停、补贴退坡,亏损收窄,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履约时效、算法效率和服务分层;长期看,谁能把即时零售做成水电煤一样的社会基础设施,谁就能成为“剩”者,“剩者为王”。

从商家角度,眼下销量确实暴增,但账一算,平台扣点+活动补贴+食材人工,很多小店卖一份赔一份,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中期中小店会批量出局,留下来的要么自带强品牌议价权,要么被连锁化、中央厨房收编;长期行业集中度提升,能活下来的商家对供应链和数字化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定价空间依旧受平台算法牵制。

从骑手的角度,补贴大战带来订单洪峰,单价和总收入的短期上涨肉眼可见,但派单密度极限压缩、闯红灯事故率上升;中期平台迫于监管会给骑手缴社保、降时效指标,单量回落后收入回到“多劳不一定多得”的老路;长期看,专职骑手比例上升、众包萎缩,平台用算法把运力切成更细的颗粒,骑手成为“计时计件的数字工人”,议价空间进一步收窄。

从消费者角度,眼下最爽,几块钱吃一顿饭,外卖比到店还便宜。然而,补贴一旦退坡,满减券缩水、配送费回调,真实价格浮出水面,部分价格敏感人群会迅速退去。

长期看,平台为留住用户会把补贴换成会员权益(免运费、准时赔、专属客服),食品安全和履约体验提升,但“全网最低价”的时代一去不返,消费者需要为便利和品质付出合理溢价。

一句话,短期“消费者+薅羊毛党”最爽,长期“资本+连锁品牌”通吃。



“价权之争”中贾国龙的呐喊与现实

近日,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谈到“外卖大战”时表示,“被平台裹挟,请将定价权交还商家。”

对此,宋向清表示,情绪可以理解,但逻辑上难以落地。

外卖价格本质上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博弈,不是简单“谁说了算”。流量即权力,平台掌握80%以上的订单入口,商家若坚持原价,等于把流量让给隔壁“打折店”。此事存在可行的折中,监管层已在推动“透明佣金+成本补贴由平台全额承担”的组合拳,把商家从“负毛利”拉回盈亏平衡线,而非完全交回定价权。

更现实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动态价格走廊”——平台给出参考价区间,商家可在区间内自主定价; 引入“平台-商家联合补贴基金”——补贴成本改为平台出70%、商家出30%,并设置上限;发展“私域外卖”——小程序+自建骑手,摆脱平台流量依赖。

当“内卷”成为主旋律,行业从“做增量”回到“分存量”,价格战只是序章,真正的硬仗是算法、运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多维“军备竞赛”。

总体来看,如果“战争”不止,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赢家:消费者终将为便利支付溢价,商家要么被连锁收编要么消亡,骑手在算法优化中沦为“数字工人”,平台不得不接受公共服务提供者的新角色。

外卖大战印证了一个事实:当资本、技术、监管在同一时空交汇,商业竞争不再是“谁更好”,而是“谁更能在极限拉扯中少犯错”。

对消费者而言,薅羊毛适可而止;对商家而言,与其抱怨定价权,不如抓住窗口期练内功;对平台而言,真正的终局不是市场份额,而是谁能把即时零售做成社会基础设施。

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秘书长刘斌表示,“餐桌上的战争,终将改写互联网经济的底层逻辑。”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
本版公告

欢迎访问资讯板块,我们将在本版块为您带来最新最全最热的资讯,包含互联网、科技、数码、电脑、科普、体育、娱乐、国内等新闻。所有新闻都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均注明了来源,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更多【互联网】资讯...
美团拼好饭正式启动“万家品牌”计划 0
美团宣布为拼好饭商家提供流量支持 0
中国分布式数据库最新报告:OceanBase居本地部 0
江波龙:宇树Go2机器狗使用公司FORESEE品牌存储 0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行政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 0
“补贴大战”引关注,叮咚买菜梁昌霖首谈内卷: 0
李开复“超级员工”上岗! 0
用“O2O式”创作对抗快餐化阅读 内容社区用算法 0
蚂蚁AQ推出拍照识蚊子功能 0
美团:拼好饭启动“万家品牌”计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