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动中,以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加速重塑产业版图的当下,供应链的韧性与创新能力已然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当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于 7 月 16 日至 20 日在北京举行,吸引了包括联想集团、TCL、高通、SAP 等众多全球知名中外企业齐聚一堂,这本身就传递出全球产业对“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创新、韧性且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的迫切关注与深度共识。
重塑与韧性
唯有开放合作、协同创新
本次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其规模与广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不仅迎来了超过 650 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其中境外参展商占比高达 35%,更在会期内,见证了诸多对未来产业走向有着深刻影响的趋势讨论与战略布局。
中国贸促会在此期间发布的权威《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清晰描绘了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即便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其内在的韧性仍面临严峻挑战。这一结论印证了链博会持续聚焦供应链韧性与创新的必要性。
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下,作为全球高科技制造的领军企业,联想集团以“混合式 AI 链接全球”为主题,在链博会数字科技链展区全面展示了其在智能化供应链创新、全球供应链生态构建以及混合式 AI 产品应用等方面的持续实践。在这一展区,不仅可以感受联想的供应链实力,但可能更会被视为一个观察窗口,透过其在复杂变局中探索出的路径,洞察全球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关键趋势与方向。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在向链博会致辞发言中,清晰描绘了其对全球化与创新的坚定信念:“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效率、创新、韧性与可持续,日益成为全球供应链 / 产业链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唯有开放合作、协同创新,才能构建起更安全、更高效、更繁荣的产业生态,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也为链博会所倡导的开放合作精神提供了有力注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将超越以往任何时期。
“链主”的韧性样本
联想全球布局与行业共性挑战
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链博会成功举办至第三届,已然成为世界各国及企业实现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重要桥梁。而像联想集团这样,率先“走出去”并成功锻造“链接全球”能力的中国企业,其参展所展示的 20 多年国际化实战经验与方法论,无疑为全球产业链的韧性与效率提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中国样本。
在当前全球政经风险加剧,以及全球贸易格局日趋复杂化的背景下,以联想集团为代表的全球“链主”企业所构建的端到端整合全球运营体系,特别是其独特的“自主制造 + 外包生产(ODM+)”模式,以及“中国 + N”的战略布局,形成了“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运营模式,这正是其应对不确定性、确保供应链韧性的核心竞争力。正如中国贸促会在此次链博会上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所提及的,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已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共同诉求,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其全球布局,追求更高水平的区域化和本土化供应能力,以降低单一风险点。联想集团的全球化策略,恰恰与这一宏观趋势高度契合,也反映出全球链主企业在保障供应安全方面的普遍战略选择。
联想集团持续投资优化国内布局,以巩固其全球制造的“压舱石”地位。例如,2022 年在深圳投资 30 亿建成的南方智能制造基地,已成为全球“母本工厂”,代表着智能制造的最高标准;2023 年投资 20 亿元的天津创新产业园也已落成,树立了零碳智造的典范。目前,联想集团在国内的合肥、武汉、深圳、天津等多个产业基地,共同构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方位的供应链布局,以制造基地为中心,又带动了不同区域的 ICT 产业链完善与发展。“自给自足”与“辐射带动”相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供应链的内部循环能力和区域协同效率,更为中国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产业支撑,这在全球供应链本土化趋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联想集团海外布局同样步履不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通过在巴西、匈牙利、墨西哥等地建立生产基地,联想得以更贴近本地市场,实现高效交付。今年 2 月,联想集团与 Alat 合作,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破土动工建设新的制造基地,目前一座厂房的主体钢结构已顺利完工。该基地计划于 2026 年投入运营,预计年产数百万台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联想对中东等新兴市场的战略深耕,更是在全球供应链面临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时,对“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理念的深入践行。众多参展商在本届链博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全球布局实现风险分散与市场拓展,联想实践也反映出全球产业链在寻求多元化和灵活性方面的普遍努力。
有分析认为,像联想集团这样,约 80% 的生产制造、70% 的研发人员和 60% 的员工在国内,而 75% 的营收来自海外的企业,正是其“植根中国、链接全球”的最佳例证。这使其在全球产业链变局中,具备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也为其他致力于全球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
供应链寻求新范式
创新被视为链博会的底色,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在联想集团所在的数字科技链展馆,各企业都在全方位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及其赋能各行各业的场景,这与本次链博会所强调的“科技创新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核心动力”的理念高度一致。在此背景下,以联想为代表的全球链主企业,其供应链表现持续领跑,展现出强韧及反脆弱能力,这一能力也被外界多方认可。
在最新发布的全球供应链权威榜单 Gartner Top 25 中,联想集团位列第八,今年是联想集团累计第 11 次上榜,也是连续第四年跻身前十,蝉联亚太供应链王者,并且仍是榜单中唯一的亚太高科技制造企业。此外,行业权威机构 Supply Chain Insights 也将联想集团评选为 2025 年度“值得尊敬的供应链”之一,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 (CDP) 授予联想集团气候变化领导力 A 级、供应商参与度评级 A 级及水安全领域 A-级。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联想在 AI 时代对供应链进行持续投入和创新迭代的成果,也反映了其在全球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标准下的卓越表现,这与链博会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也体现了现代链主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引领作用。
Gartner 的入榜评价尤其聚焦联想全球供应链在 AI 时代的进展,其指出依托已经建立的 AI 能力基础,联想集团进一步强化了智能制造,并基于供应链智能控制塔(SCI)开发出 iChain。在链博会展区,参观者得以一窥 iChain 的最新版本。作为联想在供应链领域打造的专属智能体,iChain 能够为整个端到端的供应链提供可视性,用于风险预警、提升决策质量以及支持自动化流程。这正是 AI 技术赋能供应链效率和韧性的生动体现,它代表着从传统供应链管理向智能化、预测性管理迈进的未来方向,也是本次链博会各方所共同探索的关键路径,更是所有致力于供应链升级的链主企业都在竞逐的制高点。
更为重要的是,iChain 还将扮演联想与供应链伙伴的智能沟通和协同中枢的角色。它实现了从需求预测到零部件交付,从生产制造到物流交付的全链路多智能体协同。联想已经开放数据接口,让多级供应商能够动态实时地共享数据,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供求信息以及知识库的可视化。这意味着,当更多供应商伙伴加入 iChain,每家将来都能推出智能体,既可以由人在智能体辅助下沟通,也可以人与智能体之间实现对话,甚至还可以让智能体之间沟通互动。这种深度的 AI 协同,将极大提升整个供应链生态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是联想作为“链主”企业,带动、助力供应链伙伴广泛使用人工智能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的核心体现。
在构建供应链生态时,联想集团还通过旗下全球供应链对外战略赋能平台联晟智达,将自身沉淀多年的全球供应链管理经验和领先技术,系统化、产品化输出,致力于助力更多中企实现高效出海和全球卓越运营。去年底,联晟智达获得沙特易达资本的 5000 万美元战略投资,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其将持续深化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战略布局,为更多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世界级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这种通过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出海的模式,也与中国政府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不谋而合,显示了联想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积极作用,也为其他有志于出海的链主企业提供了新的合作范式。
全球供应链正加速迈向 AI 化跃迁的关键时刻,以联想为代表的链主企业,正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链主”担当,在链博会这一国际舞台上,不仅展示了自身的转型成果,更描绘了一幅 AI 驱动下的未来供应链新范式图景。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