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事件迎来新进展,头部品牌迈向品质体验时代

数码 0 4
数码资讯
IT之家 数码资讯 发布于 昨天 19:30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IT之家,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充电宝事件」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调查解释,7 月 6 日,CCTV-13 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节目就充电宝行业事件做了深度调查与报道, 深挖出造成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因部分产品因在电池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异物, 导致产品在实际使用中存在潜在隐患。”

与此同时,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正式发声, 明确对 3C 认证加强监管, 进一步规范充电宝产品的安全底线。

(图源《每周质量报告》)

持续加强 3C 认证监管, 早期合规充电宝仍可使用对于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金属异物, 专家表示可能有多种原因, 如原材料本身就掺杂了金属物、设备老化、车间洁净度不够等。对于这种情况, 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安普瑞斯的全部产品进行了全面排查, 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 从市场准入、国家标准、产品监督抽查等各个环节, 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全过程监管, 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至于公众关注「2024 年 8 月 1 日前购买的无 3C 认证充电宝产品」的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 只要未被列入召回名单, 仍可继续正常使用, 但要特别注意使用场景的安全性, 尽量避免在高温、过充、剧烈碰撞等环境下操作, 同时关注充电宝是否出现异常鼓包或过热等现象, 以保障个人用电安全。

此次表态, 不仅为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也为相关品牌合理规划售后方案提供了操作依据。政策层面的明晰, 标志着 3C 认证已不再是纸面条文, 而成为贯穿产品设计、制造、销售和使用全过程的“强制准入”。

(图源网络)

民航局新规加速行业规范, 品牌需引领消费者品质体验在最新的调查解释中, 专家表示早期合规的充电宝可继续使用, 且截止目前地铁、高铁等居民常用交通工具并未强制是否有 3C 认证标识, 对消费者出行并没有带来影响。

而民航局顾及到更多的公众安全问题, 发布新规相对严格, 针对早期购买的移动电源, 不论生产批次过早未印制 3C 认证标识还是具备 3C 认证标识但标签磨损, 缺乏清晰可辨认的 3C 认证标识的只能被“硬性清退”, 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和用户困扰。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 民航局新规的实施确实会给部分人带来出行不便, 又或是充电宝性能依旧可用却不得不面临必须自弃或“暂存”在机场的情况, 但同时也让他们更加关注充电宝的品质和安全性, 选择合规的充电宝不仅能够保障自身的出行安全, 还能避免对他人与社会带去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因此,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愿意为具有 3C 认证、质量可靠的产品买单。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 不仅进一步推动品牌提升产品质量, 还助力整个行业向高品质、规范化方向发展。

(图源网络)

头部品牌率先发声, 解决的不只是“一个旧充电宝”面对新规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些头部品牌已经行动起来,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在这场变革中, 绿联成为行业的先锋, 针对 2024 年 8 月 1 日前购买的无 3C 认证标识充电宝, 绿联宣布启动“充电宝以旧换新”计划: 凡在 2023 年 8 月 1 日后线上购买的绿联无 3C 认证标识充电宝, 符合要求的消费者即可通过官方渠道完成申请流程, 换购绿联指定 3C 认证标识的新品, 并获得至高 500 元的换新补贴。

(图源绿联)

在整个换新计划中, 绿联充分考虑了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流程设计路径简洁, 还配有操作指引。经多位用户体验后表示,“这个福利对于之前购买过绿联充电宝的用户真的很友好, 操作界面也很简单”“之前还担心充电宝无法带上飞机, 换新后终于可以安心出差了”。

值得一提的是, 绿联焕新计划旨在优化用户的产品全周期体验, 响应新规号召, 为用户提供无忧换新的出行体验, 而非产品质量问题。早在 2023 年 8 月, 其就以前瞻性战略眼光, 投入上千万资金, 为充电宝全线产品落实 3C 认证的新标准, 成为首批覆盖新国标要求的厂商之一, 在品质安全方面有所保障。

除了绿联, 其它品牌与相关单位也纷纷行动起来。上海机场推出自查工具, 帮助消费者快速判断手中的充电宝是否符合登机标准; 有的则启动召回服务,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进行召回处理;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消费者的焦虑, 也对行业规范发展起着示范作用。

在信息透明度极高、用户感知极敏锐的当下,“做正确的事”显然已成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在消费者看来, 品牌这一系列解决方案更像是一种“托底”行为 —— 既减少消费者受限于 3C 认证标识失效而产生的不便, 避免社会层面的资源浪费, 也强化了品牌在公共信任中的角色价值。

品牌应有所担当, 肩负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在监管趋严与用户焦虑交叠的节点上, 品牌方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 而是决定企业存亡的关键竞争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 他们最需要的并非更多限制, 而是更可靠的保障与更有温度的解决方案。绿联的这一举措, 不仅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问题, 更向社会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品牌不仅要遵守规则, 更要理解规则背后的社会语境, 承担起“体验守护者”和“信任建设者”的角色。

这种责任担当, 不仅是对消费者的承诺, 更是整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源绿联官网)

放眼充电宝行业,“3C 认证风波”只是一次快速落实监管与保障公众安全的行动冲击, 但却足以区分出哪些品牌真正看见用户需求、真正拥有长期信仰。绿联等品牌用行动表明, 专业、安全、可信赖, 是可以被用户感知的竞争力。

未来, 希望头部品牌肩负起应有的标杆作用, 持续践行“科技有温度”, 将用户利益、行业发展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 以技术力解决问题, 也以真诚服务打通体验的每一环。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