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前两次出手,京东第三次私有化达达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背景,即京东开始全面布局外卖业务。

互联网资讯
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转载自华尔街见闻官方,版权归源站所有,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

作者 | 刘宝丹

编辑 | 周智宇

对于外卖,京东正在拿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进行投入。

4月2日,京东宣布,达达员工薪酬将在今年升级至19薪,明年升级至20薪,优秀员工还将授予集团股票。过去一年,京东持续给员工涨薪,这一次终于轮到了即将挑大梁的达达员工。

前一天,达达刚刚宣布,已与母公司JD Sunflower Investment Limited和母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JD Sunflower Merger Sub Limited签署协议及合并计划,达达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退市,成为京东的全资子公司。

达达是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京东这两个动作背后,均指向了即时零售,尤其是外卖业务。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达达作为独立上市公司,缺少更多的风险承受冗余空间,股价低迷影响融资能力,私有化后作为京东更大平台的一部分,成本结构更稳健。

按照京东的战略定位,外卖业务可以和京东核心的零售业务形成互补,在投资上将保持高度的ROI导向和谨慎态度。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京东可以通过外卖进一步整合配送资源,促进京东零售的整体销售。

过去二十多年,互联网行业催生了电商、外卖等高频消费场景。随着流量红利见顶,大厂们正以核心业务为支点,向高频场景延伸以提升用户黏性,外卖作为日均千万级订单的流量入口,自然成为京东的必争之地。

过去,互联网竞争更多是烧钱抢地盘的逻辑。如今,大厂之间的厮杀则是对成熟业务的贴身肉搏。对京东来说,要想在外卖市场夺得一席之地,会面临一场硬仗。

全面整合达达

继采销、客服以及整个零售集团之后,京东终于给达达涨薪了。

华尔街见闻从京东内部获悉,达达早在2022年8月就已经融入京东架构。从此次涨薪的幅度来看,达达员工薪酬明年升级至20薪,与京东零售集团两年20薪的规划一致。

同时,京东打算通过私有化的方式,将达达完全纳入自身体系。

今年初,达达发布公告称,收到大股东京东集团发出的一份初步非约束性收购要约。京东提议,以每份美国存托股份(ADS)2.0美元的价格购买达达集团尚未持有的ADS,按照彼时达达收盘价,京东收购溢价高达42%。

4月1日,达达宣布,已经和京东签署相关协议,达达ADS将被注销,由京东全资拥有。根据公告,双方预计将于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据华尔街见闻估算,截至2024年12月31日,达达总发行普通股10.36亿股,京东及其关联方持股占比约63%,京东收购剩余流通股成本约为1.9亿美元,考虑到未行使期权、交易费用等,收购总成本约2亿美元。

私有化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收购公司发行在外的其他股份,使公司因股权集中而退市的一种特殊交易安排。一位资深资本人士表示,相较于16美元的发行价,达达股价最低只有1.17美元,当下是京东私有化达达的合适时机。

目前,达达还处于亏损状态。根据财报,2024年第四季度,达达实现收入24.33亿元,同期下降11.6%,运营亏损为12.57亿元;整体来看,2024年达达净亏损为20.39亿元,比前一年略有扩大。

不过,秒送业务的增长势头很迅猛。2024年,达达集团从达达秒送业务中产生的净收入达到58.05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60%,同比增速高达44.6%,主要得益于向各类连锁商家提供的城市内配送服务订单量的增加。

在沈萌看来,达达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和竞争压力;二是融资渠道受限,无法快速获得充足资金支持业务扩张。私有化后,达达将深度融入京东的生态体系,实现更高效的成本管控和更可持续的财务结构。

上述人士表示,达达成为全资子公司后,京东可以简化决策流程,避免作为上市公司需要遵守的严格监管和披露要求,使京东能更直接地控制其运营,可以减少公开市场的压力和短期业绩压力,有利于长期战略布局。

从涨薪到私有化,京东对达达的调整本质上属于公司治理范畴,目的是更好地激发员工积极性,发挥出更大的协同效应,在即时零售市场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增强业务协同

私有化达达背后,是京东对其即时配送能力的深度整合需求。

可以说,达达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京东对即时零售的投资史。京东从入股达达到将其转变为全资子公司,用了9年。

据华尔街见闻盘点,京东对达达有三次关键出手。

第一次是2016年,彼时京东正在发展O2O项目京东到家,但较高的履约成本和补贴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因此,京东选择和达达合作,以京东到家和2亿美金换取合并后新公司47.4%的股份。

2020年,达达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即时零售第一股”。第二年,京东增持达达,且持股比例超过50%,首次成为达达控股股东。2022年8月,达达创始人蒯佳祺辞任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主席,京东零售CEO辛利军成为达达集团新一任董事会主席。

由此,达达开始融入京东生态。2024年5月,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达全新升级为“京东秒送”;9月,京东购买了沃尔玛所持达达的股份,持股比例增加至63.2%。第三次就是京东对达达实现100%控股。

持续增持达达背后,是京东对即时零售业务的坚定看好。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2018年以来,即时零售行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0%。该机构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的年增长率仍然可能高达47.1%,这是京东必须抓住的增量市场。

不同于前两次出手,京东第三次私有化达达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背景,即京东开始全面布局外卖业务。

今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3月,京东宣布,已与超10000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这意味着,在积蓄多年后,京东正式启动外卖业务规模化扩张。

回归一线业务的刘强东也罕见为外卖骑手发声。他在朋友圈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都可以获得五险一金待遇,因为今天中国几大平台的利润和市值完全可以支撑。”

达达130万骑手构建的即时配送能力,是京东外卖打开局面的关键。华尔街见闻从京东内部获悉,京东外卖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召集上万名全职骑手,是因为很多骑手是由达达骑手内部转岗而来。

一位达达骑手对华尔街见闻表示,骑手在后台可以自由抢单,除了日常百货、买药等,还可以抢餐饮外卖。该骑手属于众包,时间比较自由,目前日均接单30多,日赚200多元。

江瀚认为,达达作为即时配送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广泛的配送网络和高效的物流体系,未来这些资源将更好地服务于京东的外卖业务,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私有化和控股最大的不同在于协同的深度,如今,达达在数据打通、资源调配上获得更大权限,并借此帮助京东撕开外卖市场的口子,同时推动即时零售与外卖场景的融合,形成“高频带低频”的增长飞轮。

一场贴身肉搏

京东对外卖市场一直很感兴趣。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就曾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然而,从想法到落地,京东外卖用了两年多。

直到京东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财务上的支撑,2024年第四季度,京东实现营收3470亿元,同比增长13.4%;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34.2%,收入和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

其次是人员调动,私有化达达之外,刘强东还为达达挖来两员美团背景的大将。去年,原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郭庆入职京东,担任达达集团董事长,并接管了京东秒送业务,另一位是美团外卖早期核心员工杨文杰,负责达达秒送业务。

从履历来看,郭庆2014年加入美团,大部分时间负责酒旅业务,被美团内部公认是“美团味儿” 很纯的人。对王兴来说,郭庆是左膀右臂级别的人。杨文杰熟悉美团外卖的整体商流工作,并担任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是美团外卖的核心骨干。

面对外卖这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京东选择了差异化路线。从定位来看,京东外卖瞄准的是品质堂食。在业绩电话会上,京东高管表示,公司凭借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品质商家的扶持、骑手权益完善等举措来丰富优质供给,逐步建立品质外卖这一差异化的用户心智。

“现在很多商家愿意入驻,一是因为不抽佣金,二是品质外卖定位,会把很多小作坊以及卫生不达标的餐饮店pass掉,这样对消费者肯定有好处。”一位成都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他的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外卖。“不花钱多一个渠道总是好事。”

华尔街见闻获悉,京东外卖上线一周后,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推出“最高20元餐补随机领”优惠活动,首批覆盖大学生用户及京东PLUS会员。截至3月24日,超45万堂食餐厅入驻京东外卖,已迅速在全国142个城市上线。

不过,虽然京东外卖初期快速增长,但要想实现持续的规模化增长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光认为,目前京东外卖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主,由于此类品牌拥有强流量,故佣金以及广告收入贡献实际低于长尾中小商家。从远期看,商家资源的持续获取也依赖于公司BD团队的地推,而京东在该领域布局也需要时间。

相较美团、饿了么等成熟平台,京东外卖在商家运营体系、骑手调度经验等基础能力上仍在加速完善。上述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指出,目前订单量尚在爬坡期。"当前更多是客群的补充,平台和商家都在同步优化合作模式。

虽然京东非常重视外卖业务,外卖业务的角色仍是辅助型业务。京东高管直言,不要单独思考外卖业务,而是要放在京东整体零售业务能力和服务体验上通盘考虑,对即时零售,包括外卖的投入,对京东丰富消费场景、打造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都有积极效果。

对京东来说,外卖只是即时零售场景下用户高频的业务之一,是为了把用户留在京东上做更多消费。正因如此,京东虽然表示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来动态调整投入力度,但仍会保持一定的财务纪律性。

沈萌认为,京东外卖接下来有两件事很关键,一个是网络覆盖要快速扩大,另一个是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吸引客户。江瀚认为,京东外卖要想真正做起来,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和服务网络,核心竞争力在于配送速度和服务质量,京东需要投入大量资源。

三年前,抖音凭借流量优势切入本地生活市场,但也只是分到了在线业务的蛋糕,仍未攻克外卖业务。如今,京东成为继抖音之后又一个发动奇袭的大厂,它能否在美团和饿了么主导的市场里分得一块蛋糕,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2025年本地生活市场硝烟再起,京东要在外卖市场升级打怪了。

点赞 0 收藏(0)  分享
0个评论
  • 消灭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