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桌子比较小, 所以我装了一台 ITX 主机。它虽然很节省空间, 但有个问题却让我头疼不已: 只要一玩游戏, 机子内的风扇转速就瞬间拉满, 发出的噪音跟直升机起飞时差不多。这几天实在忍受不了, 于是趁着有空选了一个 MATX 机箱重新组装了一台主机。
作为一个二次元宅男, 对于机箱的颜值还是比较看重的, 在网上看了不少的机箱, 最后选中了硕一星际 U620 这款机箱, 颜值比较符合我的审美, 曲面巨幕侧板可以很好地展示主机内部, 最重要的是白色款日常价 169 元, 用上满减劵和淘金币能做到 134.55 元, 价格非常划算, 于是立马出手拿下。
外观及颜值
硕一星际 U620, 走的是简约风格, 采用整机四面曲面折弯设计, 从各个角度看都显得和谐统一, 颜值还是很能打的。它使用上下分仓设计, 整体尺寸为 355*210*446mm, 独立电源仓位置在机身下部; 相比于左右分区的海景房机箱, 它机身宽度小, 桌面占用面积也更少。它上仓的前面板与侧面板使用亚克力 + 玻璃材质, 能够让内部配件的造型、灯效充分地呈现出来, 颇具视觉表现力。
硕一星际 U620 的背面为主板风扇位和电源仓做了开孔设计, 加强了散热效率。
常规海景房机箱的 I/O 接口多为顶置, 放桌面易积灰, 插拔设备还得频繁起身。硕一星际 U620 则把 I/O 接口设在电源仓侧面, 防尘效果更佳, 使用起来也更顺手。它的前置 I/O 接口有 1 个 3.5mm 音频口、1 个 USB 3.0 口和 2 个 USB 2.0 口, 能满足日常数据传输和设备连接需求。值得一提的是, 电源仓侧面仅为 I/O 接口开孔, 正面只有硕一 LOGO, 设计简洁, 契合了整体的设计语言。
硕一星际 U620 顶部全开了孔, 并加装了磁吸防尘网。要知道热空气会上升, 顶部开孔面积越大, 单位时间内热空气流出就越多, 因此全开孔设计可以提升空气的流通率, 更好地让机箱的热量排出。
硕一星际 U620 的后窗采用的是大小孔设计, 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前提下, 提高了空气流通率, 进而提升机箱的散热效率。
往下看, 硕一星际 U620 提供了 4 个 PCIe 槽位, 但安装空间是留足了 5 个槽位的, 即使是安装多个 PCIe 设备, 也不会影响散热风扇的安装。
硕一星际 U620 的机箱底部与后窗一样, 也采用了大小孔设计。
硕一星际 U620 使用的是 0.7mm 厚的 SPCC 板材, 结构强度还是不错的, 底部还加装了用于防滑防刮的 EVA 材质的脚垫, 整机很稳定, 摇了一下纹丝不动, 稳如泰山, 可以防止共振对电脑配件的损伤。
硕一星际 U620 的侧板和背板都是用快拆榫卯插扣的方式进行安装固定, 这样设计一是拆装方便, 二是不会在侧面突出两个螺丝, 整体性强, 契合机箱整体简约的风格。
兼容性
硕一星际 U620 支持 ITX 和全尺寸 MATX 主板的安装, 当安装 ITX 或者宽度低于 213mm 的紧凑型 MATX 主板时, 主板右侧可以安装两个 12cm 的风扇。而安装全尺寸 MATX 主板时, 需安装标配的主板连接条, 该连接条会占用风扇安装的部分位置。不过这没什么影响, 我用这个位置做了二次元主题设计。
硕一星际 U620 支持安装 340mm 的显卡, 这里安装 322mm 的 7800XT 很轻松, 装机时建议先安装显卡, 再安装 CPU 散热器。由于它的主板支架在 CPU 位置设有开孔, 因此先安装显卡, 再安装 CPU 散热器也会很轻松。
硕一星际 U620 支持 ATX 电源, 对于电源的长度并没有限制, 市售的 ATX 电源都可以安装。
硕一星际 U620 的硬盘安装示意图如下, 电源仓可以安装 2 个 HDD 加 2 个 SSD, 也可以直接装 4 个 SSD, 主板支架背面可以安装 5 个 SSD, 整体来说对于空间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
散热效率
硕一星际 U620 既能装 160mm 的风冷散热器, 也支持安装 240/280 水冷, 这样的散热规格可以尝试上一下高端平台。
硕一星际 U620 总共支持 7 把风扇的安装 (安装全尺寸 MATX 主板之后, 总共支持 5 把风扇), 顶部可安装两个 12cm 或者 14cm 的风扇, 后窗则可安装 1 个 12cm 的风扇, 这两处风扇用于出风; 主板支架与电源仓顶部可安装 4 个 12cm 的风扇, 这两处风扇用于进风, 两进两出的风道设计可以迅速将热量排出机箱, 拒绝积热, 从而让主机持续稳定运行。这里为了将噪音减到极致, 只装了 3 个出风风扇。
值得一提的是硕一星际 U620 的电源仓上盖也是采用大小孔设计, 风扇螺丝口做了垫高设计, 这样可以防止风扇刮花电源仓顶盖。
走线设计
硕一星际 U620 有充裕的走线空间, 并且针对不同的线材都做了设计,CPU 供电线、主板供电线、显卡供电线、机箱跳线等均有相应的走线孔位, 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线材展露的长度, 让主机看起来更加整洁。
整机展示
整机配置如下图,7700+7800XT, 搭配了双 16G 的内存。至于硬盘方面, 只装了两个 NVMe 固态硬盘, 之前装在电源仓的 HDD 是从 Nas 拔出来的, 仅用于安装示意。
上一波装完之后的成品展示图。
散热及性能测试
先来做 CPU 和 GPU 的双烤测试, 烤机 30 分钟之后, 开启 PBO 的 7700 最高功率跑到了 150W, 频率稳定在 4.8GHz, 温度稳定在 95℃, 这时 7800XT 的温度也稳定在了 59℃, 可以看出硕一星际 U620 的风道设计还是颇为优秀的。虽然我只装了 3 个风扇, 但它还是可以很好地将 CPU 和 GPU 产生的热量迅速排出。
再跑一下 PCMark, 最后得分 6616。按照官方的分数解析, 对于典型办公室工作和轻媒体内容建议达到 4500, 这个得分远远超过了标准, 可以轻松完成办公和媒体编辑的需求。
最后再测一下游戏, 以下的游戏测试分辨率都设置为 2560*1440。第一个是我最爱的《原神》, 画质设置为预设最高档, 解锁帧率限制之后, 平均帧达到了 362 帧, 流畅度是毫无问题的。
第二个是《CS2》, 画质调为预设非常高档, 平均帧 201.6 帧, 最低帧 126.4 帧, 作为一款 FPS 游戏, 这样的帧率表现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丝滑了。
第三个是《绝地求生: 大逃杀》, 画质调为预设超高档, 平均帧 183 帧,1% low 帧 138 帧,0.1% low 帧也有 133 帧, 可以说非常丝滑, 全程流畅。
第四个是今年最火爆的《黑神话: 悟空》, 画质设置为超高档, 超采样清晰度 75, 基准测试跑出平均帧 85 帧, 最低帧 71 帧的成绩, 对于 60 帧已经可以流畅运行的 3A 大作来说, 这样的成绩已经足够流畅了。
总结
硕一星际 U620 优秀的散热效率极为出色, 机箱风扇只需维持低转速, 便能充分满足主机的散热需求, 终于让我摆脱了此前 ITX 平台的噪音。此外, 当初入 ITX 平台是为了放在桌面上好看, 这次装机也考虑到了这个, 它自身的颜值不低, 加之我装了一个灯板, 更好地发挥了曲面巨幕侧板的超宽视野特点, 用它组装的主机已经不仅仅是一台主机了, 还是一件高颜值的桌面摆件。近期想要装机的, 不妨考虑一下硕一星际 U620。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